关注!央视《探索·发现》栏目组走进洋县
2月2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组走进洋县,为即将推出的三集纪录片《出秦关》进行取景拍摄。
栏目组一行先后来到洋县文化馆非遗馆和洋州街道平溪村,了解了洋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平溪村拍摄了皮影制作与表演过程。
夜幕降临,平溪村村委会锣鼓喧天,非常热闹。村内乡村大舞台上,皮影戏正在展演。在二胡、笛子等传统乐器加持下,台上的艺人们绘声绘色地展示着戏中角色,台下观众时而讨论故事内容,时而拍手叫绝。
据了解,洋县皮影是陕西省地方碗碗腔灯影戏之一,分布于洋县城乡,自清乾隆元年从关中传入洋县境内,从形成至今已有270多年历史。它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汉代,据《洋州志》记载,当地皮影受汉代“弄影术”与唐代“傀儡戏”影响,逐渐形成独特的艺术形态。2008年,洋县皮影被确定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拟制作三集纪录片《出秦关》,预计在央视十套《探索·发现》栏目黄金时间播出,该纪录片依托简牍史料、出土文物、大遗址等,以更为宏观的视角,展现秦统一六国、中华文明形成多元一体国家的壮阔进程,揭开历史深处的隐秘,进一步传承弘扬优秀历史文化,带领观众走进历史深处,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本次在洋县拍摄的非遗皮影也旨在通过电视媒体让更多人了解并关注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源:洋县融媒体中心(郑义潇)
页:
[1]